English

耕种山旱地 得不偿失

2000-08-14 来源:光明日报 新疆阜康市 佘再兴 吕轩 我有话说

就在其它地区纷纷退耕还林、还草之际,新疆天山北坡一带至今仍有不少农民热衷于耕种山旱地。他们有的是当地村民耕种,有的是外来人员承包。山岭、沟壑,庄稼遍布。外来承包者还在山里搭起帐篷,风餐露宿,无怨无悔,大有“不在此地发财决不收兵”之势。

山旱地是指那些位于山区的旱地,多为六、七十年代开垦。这里一般坡度较大,无可靠水源,全凭雨水浇灌。如果某一年份雨量充沛,山旱地则有可能收获,反之,则欠收甚至绝收。

新疆是全国的主要干旱区之一。天山北坡东段海拔1000至5445米之间年均降水量200至600毫米,500至1000米之间年均降水量为168至188毫米,可见雨量并不充沛。特殊年份极为少见。这一地区的利用现状是:高山带为夏牧场,中山带为冬牧场,低山带为春秋牧场,地形南高北低,平原傍山分布,属山前倾斜平原。山旱地便分布在这一带,面积十分广阔。

马老汉是众多承包耕种山旱地的其中一员。1999年,他与其余四位老汉从村里承包了2000亩山旱地,每亩承包费4元,整天吃住在山上,这种日子直到秋天收获以后为止。

当笔者问及种植情况时,马老汉说,只要雨多的话,一亩地能打小麦100公斤至200公斤,雨少的话,就可能全泡汤了。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草原站高级畜牧师任玉平在评论这种现象时说,干旱地种粮,实际上是一种广种薄收,效益并不好。一般来说,亩均单产也就是100公斤,而农业区的小麦单产目前已经达到400至500公斤。在干旱地种粮,如果把机耕费、种子费、人工都算进去,那么,一亩地的收入也就是几十块钱。反过来,如果作为草场来对待,它一亩地的草也可能近100公斤或几十公斤。这样的草一分钱也不投入,但是开垦破坏以后,国家要恢复的话,那代价就大多了,恢复时间至少需要20年。从生态的角度来说是很不合算的,特别是水土流失无法挽回。

任玉平说,国家现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把退耕还林种草列入到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地位上,其目的就是要达到开发与保护并重,不能拿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退耕还林种草,不仅可以为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还可以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人们之所以还对山旱地恋恋不舍,退耕还林、种草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群众对国家实现西部大开发、把退耕还林种草列入重要战略地位的实质性内容了解不够,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盲目耕种。

二是当地村组干部不懂国家环保政策,擅自发包土地,贪图区区承包费,未从国家和西部大开发的整体利益出发。

三是干旱地尽管效益低下,但仍有微利可图,承包面积越大,效益越明显;况且,三年五年中总有一年风调雨顺,那么,效益更加可观。受这种利益驱动,人们跃跃欲试。

天山北坡一线,横贯东西10多个县市,其中,西段已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划定为迎接西部大开发优先发展经济带。尽早让山旱地退耕还林、种草是大势所趋,环保所需。要退耕还林种草,除当地政府依靠行政手段推动以外,还须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个中缘由。此外,有效阻止村组干部擅自发包和切实落实国家对退耕还林地区的以粮代赈政策亦显得尤为重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